先“學”還是先“做”?是邊“學”邊“做”,還是干脆“做”而不“學”?看起來貌似小事一件、不值一提,其實未必。一些普通黨員思想多元、意識淡薄,歸根結底,還是沒有真學真懂真信,沒有筑牢信仰堤壩和思想根基,導致“用”時出了偏差,出了偽、假。
《周易》作為中華文化的源頭,《比卦》專門闡釋通過“比較”進行學習的智慧和道理。“卦辭”說內心已感不安,再不比較學習會有兇險(不寧方來,后夫兇)。“爻辭”在鋪陳和“自家”人(比之自內)、不正當之人(比之匪人)、外面人(外比之)、仁德顯貴之人(顯比,王用三驅)以及狂妄自大之人(比之無首)比較學習之前,強調基礎是勇于擔當、矢志不渝(有孚比之),說擔當和誠信象滿盈的美酒溢出酒缸那么充沛,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(有孚盈缶,終來有它)。
《周易》把最吉祥的一個詞給了“孚”,有孚,壞事也能變成好事(《小畜卦》爻辭:有孚,血去惕出)。“孚”從“爪”從“子”,通“孵”,贊譽的是鳥類孵化雛鳥盡心盡責盡力從不失期的誠實守信,以及孵化過程中不辭勞苦、不畏艱辛的擔當和責任。
孔子從《比卦》中受益匪淺,在畢生致力于“學”和“仕”,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”,“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,在“知行合一”中勤勉修身、齊家、治國,最終“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”。“從心所欲”,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孔子對“知”的通透和掌控,“不逾矩”,言說的則是孔子的那份擔當和責任,以及他對應有規矩的牢牢把握。
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從黨旗面前莊嚴宣誓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那一刻起,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,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,永不叛黨”的責任和擔當,就應牢記心頭、扛在肩頭,這是對一名共產黨員最起碼的要求。
這份擔當和責任靠什么來體現和實現?靠“對黨忠誠,積極工作”,靠一代代共產黨人把握當下的傳承接力。習總書記系列講話深入闡述理想信念、中國夢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、“四個全面”、新發展理念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全面從嚴治黨等7個方面的內涵價值、實現路徑,為“把握當下”跑好“接力棒”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指引。如果不認真學習、深刻領會系列講話重要精神和具體內容,不知道目標是什么、方向在哪里、路徑怎么選,“跑”起來就會事倍功半,甚至“跑”錯“跑”偏。
把握當下,需要黨員“增強政治意識、大局意識、核心意識、看齊意識,堅定正確政治方向”,在深入學習中形成黨員特有的意志和品質。黨員的意志和品質如何形成?根基在于“在真學上下功夫”,入腦入神入心地學好黨章黨規,牢牢把握綱領、章程、義務、決定、紀律等的具體內容是什么,明確合格黨員的基本標準、行為規范是什么。只有真正弄清楚該做什么、不該做什么,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,“學以致用”、學而信、學而用、學而行才不會落空,“做”起來才不會走樣變形。“小和尚念經”般讀讀翻翻、寫寫畫畫,甚至假模假樣讓人代寫、代學,即使再接受黨教育培養,也難免落空。
“兩學一做”學習教育,是一套環環相扣、步步遞進的嚴密體系,主要目的是“進一步解決黨員隊伍在思想、組織、作風、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”,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,以思想純正保障行動有效。黨員只有在牢記擔當、信守誓言中“有孚盈缶”,在學黨章學規矩中筑牢信念堤壩、夯實思想根基,在學系列講話中明晰目標路徑、把握歷史擔當,在“比”中經得起“不賢”和“不善”的沖擊,才能在把握當下中堅如磐石、砥柱中流,充分發揮一名合格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。(王力飛)